设为首页收藏本站企业邮局

西安大宗农产品交易所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绿色模式实现“吨半粮”

2015-10-8 09:56| 发布者: suadmin| 查看: 545| 评论: 0|来自: 农民日报

摘要:   “武城县玉米经测产平均亩产860.7公斤,小麦加玉米平均亩产1547.1公斤。”近日,在山东省武城县召开的现场会上,中国农科院专家报出的数据,标志着武城县10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核心区实现了小麦玉米周年“吨半粮” ...

     武城县玉米经测产平均亩产860.7公斤,小麦加玉米平均亩产1547.1公斤。近日,在山东省武城县召开的现场会上,中国农科院专家报出的数据,标志着武城县10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核心区实现了小麦玉米周年吨半粮的目标。这是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通过绿色增产综合技术在黄淮海地区实现的,成绩来之不易。 

  2014年底,农业部提出绿色增产概念后,中国农科院围绕着一控两减三基本这一核心目标任务构建了小麦生产技术模式玉米生产技术模式,并在武城县建立了10万亩吨半粮示范现场。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黄长玲告诉记者,利用绿色增产综合技术玉米实际亩产可达800公斤以上,按收购价每公斤2元计算,每亩种植收入1600元。扣除机械、种子农药、肥料等物化成本每亩约420元、人工投入每亩300元,每亩纯收益880元左右。 

  这样的技术不仅节本增效还容易掌握,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武城县农业局局长张学丰告诉记者,玉米的绿色增产技术,具体来说就是:优良品种优质包衣种子+科学播种+绿色防控+化控抗逆+适时晚收+收储减损+全程机械化+全程信息化管理八配套,抢时+测土配方肥+增施有机肥+深松免耕+多层施肥+等行密植播种六融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四结合。这些技术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很多都是当地农户常用的,对他们来说易学易用,由中国农科院牵头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把他们有机集合在一起,起到了“1+1>2”的作用。 

  武城县为民粮棉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庆双举了一个例子,他的两块对照田一块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另一块用农药防治,结果用赤眼蜂防治的地块玉米被害株率比对照田少了一半,而两种防治方式成本几乎相同,仅此一项技术平均每亩可减少农药使用1公斤。他的1000多亩地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深松免耕多层施肥等绿色增产综合技术,实现了化肥使用量减少10%的同时增产10%。 

(刘远) 

在线客服

电话:15229292863|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丈八东路与丈八一路交口南670米路西绿地蓝海大厦11204室|工信部网站|西安大宗农产品交易所 ( 陕ICP备2022012804号-1 )  

GMT+8, 2025-5-10 00:32 , Processed in 0.107373 second(s), 13 queries .

回顶部